园林绿化Landscaping
第14届艾景奖获奖作品 三环共生绿意盎然:光谷之环的生态智慧
添加时间: 2025-04-27 17:14:22 来源:绿化施工

  探索光谷之环——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生态与科技融合之作。该项目针对绿道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通过“一廊三片”布局及三大公园的独特设计,既修复生态又提升智能体验。二妃山倡导运动活力,黄龙山强调自然野趣,荷叶山聚焦智慧科技,每个节点都彰显光谷特色。这里不仅是生态绿道,更是集智能服务、地方文化于一体的创新空间,旨在激发区域活力,提供多元化的户外体验,开启城市绿色生活新篇章。

  WORLD HABITAT世界人居建筑与环境设计大赛火热进行中,本次大赛竞赛主题是“绿色智造·和谐共生” 征集作品范围有建筑规划设计、城乡规划、室内设计、陈设艺术、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等。

  项目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三环线与高新大道、高新三路交汇处,临近城市活力轴和城市产业轴的黄金十字轴重要节点,也是武汉主城进入光谷副城中心和科学城的西入口。场地四周拥有可参观游园的绿地设施,包括东湖吹笛景区、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汤逊湖大型湖泊。 结合区域上位规划,对科技发展、绿地格局以及绿道建设进行了三点相应的分析,包括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蓝绿生态格局。

  本设计对场地现状及需求来做深入分析,总结出生态、绿道以及风貌三大方面问题, 并提出“生态修复更新”“绿道布局整合”“场地风貌重塑”三大策略。

  通过“一廊三片”的生态格局和点对点的生态修复策略,引入“光谷之环,三环共生”的理念,打造光谷特色之环,激发绿道生态活力,以生态为基石,通过精心规划的绿道布局和科技提升,构建了一个生态优美、绿道贯通、服务完善且特色多元的“光谷之环”绿道体系。构建绿境怡人的生态环;以“一环三廊三片”的绿道布局和“三心九驿”的驿站布局,搭建外联内通的绿道环,重点打造二妃山、黄龙山、荷叶山三大公园,结合设施智能化与服务高新化措施,打造特色智能的科技环。

  项目融合了绿道品牌打造、家具科学技术创新,以及对道路与绿道组合模式的创新设计,包括横向植物配置和挡墙视线重塑,旨在提升城市生态韧性和居民生活品质。利用集成智能技术如智能照明和环境监视测定系统,增强了绿道的功能性和用户友好性。

  此外,项目还通过品牌建设、主题活动和经营销售的策略,提升了光谷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助力武汉绿道体系建设,为光谷打造了一张绿色科技的新名片。以期展示武汉在生态保护、科学技术创新和城市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

  我们对于场地历史文脉进行提取,武汉工业和产业不断向前迈进,以及提炼了对于二妃山、黄龙山、荷叶山相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引出设计的基调以高新科技和绿色发展为主。进而提出对于场地的问题。

  首先是对荷叶山、二妃山、黄龙山三片区域的现状情况,以及对于其周边所重点服务的点位进行阐述,结合前期分析对于三个片区的问题总结为四大点分别为:绿道系统不完善、设施衔接不紧密、景观品质不高、配套设施不足四大问题,并对场地内人群所划分为打工人、老人、学生三大群体,以叙事的方式说明不同人群对于绿道的需求和游玩目的。由此我们引入光谷之环、三环共生的概念,利用生态修复更新、绿道布局整合、场地风貌重塑三大策略,打造绿境宜人的生态环,外联内通的绿道环以及特色智能的科技环。

  二妃山公园以开展户外运动为主,延申运动功能,将骑行道、跑步道和活力运动活动场地结合,设置“一心三驿”模式,通过智能设施+运动驿站等形式,打造出以乐活运动为主题的活力绿道区。

  驿站动感外形及通透外立面设计在视觉上展现场地活力,在内部设置运动咨询和活动排行展示窗口等,让人们体验更多样的运动乐趣。

  黄龙山公园依据独特地理景观优势,以生态保护、亲近自然为核心,以“一心三驿”模式设计生态驿站布局,串联改造原有绿道及周边植物层次梳理,构建一个以山林体验,绿色氧道为主的生态型景观绿道区。

  同时,驿站实时监测周边生态环境,以科技助力生态可持续。同时依据场地环境,科学设置海绵绿道解决城市雨洪给排水。研究确定四种模式,道路+人行道+绿道模式,通过植物配置和挡墙优化路域外景观视野;多车道+非机动车道+绿道模式,通过植物配置优化沿路景观;单行道+绿道模式,通过植物配置和艺术文化挡墙优化绿道视野;绿道式,通过植物配置成体系或补种进行横向界面优化绿化景观。

  版面四展示的是荷叶山公园节点、鸟瞰图和相关标识系统、道路导视系统与城市家具设计。

  荷叶山公园基于周边条件,以发展科技、智慧+为导向,以光谷高新科技为基础,“一心三驿”模式科学规划驿站布局,通过智能设施和驿站云端平台的搭建,构建以科技体验服务为特色的智慧绿道区。

  驿站设计通过VR、AR技术实现售卖和咨询无人服务和多样的游客交互,驿站与驿站间实时监测绿道及驿站人流做到绿道系统的智慧管理。

  整体标识为光谷之环,由三色异性箭头组成,以黄色展现二妃山公园运动区,以蓝色展现荷叶山公园科技区,以绿色展现黄龙山公园生态区。环状形态代表了三个片区相互协作,有序循环共同构建一个充满了许多活力、智慧、生机的系统环境。

  本设计基于场地现状、需求、发展与主题要求,集生态修复更新、绿道布局整合、场地风貌重塑策略于一体,满足健康生态、多元活力、技术赋能的多元需求,构建一个生态优美、绿道贯通、服务完善且特色多元的“光谷之环”绿道体系,以期提升了光谷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助力武汉绿道体系建设,为光谷打造了绿色科技的新名片。

  1.依据场地自身,提炼了绿道系统不完善、设施衔接不紧密、场地风貌缺乏特色等问题,将其总结归纳为生态、绿道、特色三大方面问题,并针对性地以“生态修复更新”“绿道布局整合”“场地风貌重塑”三个设计策略进行回应,引入了“光谷之环,三环共生”的理念,从而能达到“绿环绘光谷,三山青意生”的设计愿景。

  2.基于场地内部三个片区特色,为不同公园设计植入了不同功能定位,二妃山公园功能定位主要为运动驿站,通过动感的外形和通透的外立面能够在视觉上展现场地活力;黄龙山公园为生态驿站,将本土木材与石材进行再利用,以原木色为主色调,让人们置身山林能够感受到视觉的舒缓;荷叶山公园锚定为科技驿站,通过VR、AR技术实现售卖和无人服务的多样交互,实现绿道系统的智慧管理。最终从整体上打造多元特色的绿道系统。

  3.创新提出“光谷之环”品牌的标识系统模块设计,赋予整体绿道系统相应的文创附加价值,并尝试设计相关文创产品,包括杯子、文化衫、钥匙扣等等。同时将logo融入道路引导系统与城市家具设计,为高新区提供城市品牌。

  该设计在生态修复、绿道系统整合、科技赋能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展现了较高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充分回应了场地的现状需求和发展目标。通过差异化功能定位和智慧化设计,打造了一个生态优美、功能多元的绿道系统。未来可以在生态修复的长期监测、绿道系统的可达性优化、科技设施的普及维护以及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深度优化等方面逐步提升,以实现设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奖项荣誉:第14届艾景奖金奖项目名称:绿环绘光谷,三山青意生——武汉东湖高新区城中山体公园绿道体系规划设计院校名称: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指导老师:李相逸 王浩锋主创姓名:李家源成员姓名:王正午 魏鑫钰 蒲政声设计时间:2024-08-29项目地点:武汉东湖光谷项目规模:5.93km²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